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盧陶然 北京報道
10月11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高質量完成‘十四五’規劃”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中國氣象局局長陳振林介紹,“十四五”時期,我國氣象法治和標準化建設穩步推進,氣象高水平對外開放進一步深化,區域氣象協同發展、行業氣象共謀發展、基層氣象務實發展的步伐更加有力。
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會上,中國氣象局曾發布全民早期預警中國方案。方案具有哪些特色?將發揮怎樣的作用?下一步,中國氣象局還將開展哪些工作?
“今年7月26日,在上海舉行的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會上,中國氣象局發布了全民早期預警中國方案‘媽祖(MAZU)’。”陳振林在回答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提問時指出,“媽祖(MAZU)”的4個縮寫字母分別是多災種(Multi-hazard)、預警(Alert)、零差距(Zero-gap)和普惠(Universal),這四個英文的首字母,媽祖文化與聯合國全民早期預警的理念高度契合,通過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現代科技緊密結合,為發展中國家提供定制式的預警系統,以及經過實踐檢驗的中國防災減災智慧和經驗。
陳振林對記者表示,“媽祖(MAZU)”方案一經推出,迅速在國際社會引起了廣泛共鳴,“媽祖(MAZU)”方案的提出也標志著我國從全球氣象治理的積極參與者轉變為重要議程的貢獻者和全球公共產品的提供者,彰顯了我國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務實行動與大國風范。
在氣候變化背景下,全球極端天氣呈現群發、頻發態勢。中國氣象局加強國際合作和援助,深化氣象基礎設施“硬聯通”、工作經驗機制“軟聯通”和共建國家人民“心聯通”。我國自主研發的氣象早期預警系統,具備“云+端部署、智能開放的預警工具箱、人工智能技術集成”三大特色,能夠為各類災害和風險的早期預警提供解決方案,快速彌合發展中國家的技術鴻溝。目前這一系統已落地巴基斯坦、埃塞俄比亞、所羅門群島、蒙古國、吉布提等國,已經有超過40個國家在“云”上使用。
陳振林對記者介紹,在2024年11月召開的《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第29次締約方大會(COP29)上,我國舉辦了“加強早期預警,共筑氣候適應的未來”高級別會議,并在會上發布了《早期預警促進氣候變化適應中國行動方案(2025—2027)》,這是全球首個響應聯合國全民早期預警倡議的國家級行動方案,展現了我國作為負責任大國的擔當,在國際社會取得良好反響。
中國氣象局還承擔著27個世界氣象組織全球或者區域氣象中心的職責。陳振林對記者表示,中國氣象局加強全球監測、全球預報、全球服務,充分發揮中國氣象局作為世界氣象中心的作用,深化拓展與各國和國際組織的全方位合作與交流,持續開發更加豐富、優質的國際氣象服務產品,不斷擴大國際“朋友圈”。
“今后我們將幫助廣大發展中國家加強氣象能力建設,提升氣候韌性,特別是今后三年還將提供2000人次培訓、100個獎學金名額和50個訪問學者崗位。”陳振林告訴記者,中國氣象局還將進一步探索利用人工智能等新技術,讓全民早期預警中國方案“媽祖(MAZU)”為推動全球氣候治理、應對防災減災注入更大動能,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提供更強的科技支撐、制度支撐和規則支撐,貢獻更多的中國智慧、中國方案和中國力量。
(視頻拍攝、剪輯:盧陶然)
本文鏈接:中國氣象局局長陳振林答21:“媽祖”預警方案出海“圈粉”http://www.hufazx.com/show-4-20977-0.html
聲明:本網站為非營利性網站,本網頁內容由互聯網博主自發貢獻,不代表本站觀點,本站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天上不會到餡餅,請大家謹防詐騙!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
上一篇: 奇瑞港股上市:“理工男”的新能源、高端化、造血力三重考
下一篇: 還剩三個月,寧波的“前十”夢想勝算幾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