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1日,以“品質煥新·發展見力——AI賦能圖書館高質量發展”為主題的上海高校圖書館高質量發展論壇暨上海電機學院圖書館煥新啟幕典禮在上海電機學院臨港校區舉行。
來自上海50余所高校的圖書館館長、專家學者及行業代表齊聚,共同探討人工智能(AI)時代圖書館的轉型路徑與發展愿景。
共議AI時代圖書館轉型路徑
上海市圖書館學會會長陳超在致辭中表示,AI正在深刻重塑知識服務生態,圖書館面臨從“資源中心”向“智慧學習與創新支持平臺”的轉型,要在服務精度、管理效能、空間功能與館員能力等多個維度進行系統性重塑與升級。她呼吁各館凝聚共識、協同行動,共同繪制“十五五”時期AI賦能圖書館高質量發展新藍圖。
“圖書館既是大學精神的守護者,更是引領未來的塑造者。”上海電機學院院長龔思怡表示,作為深耕卓越工程師培養的高校,圖書館煥新重啟不僅是物理空間的升級改造,更是服務理念、運行模式和功能定位的系統重構,是圖書館從傳統藏書空間向未來學習中心轉型的創新實踐。
在主旨報告環節,上海交通大學圖書館館長程金華作題為《高質量發展:AI時代圖書館價值與使命》的報告,從頂層設計角度,圍繞“站穩了”“一起走”“跑前頭”這三個關鍵詞,重新審視圖書館在AI浪潮中的核心價值與發展方向。
上海電機學院圖書館館長張慧文在報告《共謀高質量發展——上海電機學院圖書館“十五五”規劃思考》中,從形勢掃描、愿景與定位、六大核心任務、關鍵實施路徑和保障機制這五個方面,介紹了上海電機學院圖書館的探索實踐。
超星集團南京研究院院長王進圍繞《人工智能賦能圖書館價值重塑與服務創新》進行分享,指出圖書館亟待突破傳統資源倉儲模式,向具備知識萃取、智能交互和持續進化的"認知中樞"轉型,實現從資源服務向知識服務的躍遷。
隨后的圓桌討論環節,來自復旦大學、同濟大學、華東師范大學等七所高校的圖書館負責人圍繞“AI賦能圖書館的思考與實踐”展開深度交流。
下午的兩場分論壇則分別聚焦“AI背景下圖書館‘十五五’規劃及中長期發展戰略”與“智慧圖書館創新建設路徑與新興技術應用場景”,來自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上??萍即髮W、上海師范大學等高校的專家分享了多項前沿案例與實踐成果,內容涵蓋資源建設、空間再造、技術融合、服務創新等多個維度。
四大主題樓層,構建智慧智能化學習空間
上海電機學院圖書館館長張慧文介紹,此次圖書館升級改造工程共耗時14個月,以“智慧賦能、空間重塑、功能融合”為核心理念,把學校校訓“明德至善、博學篤行”融入空間規劃,打造出四大主題樓層,形成分層分區、特色鮮明的學習空間體系,為師生構建起一個支持自主學習、促進學術交流、激發創新思維的現代化智慧學習環境。
二層主題為“篤行·科技”,打造了沉浸式科技閱讀空間,未來將持續嵌入“工匠館”“紅旗書墻”等主題板塊,構建集創新學習、實踐探索與精神傳承于一體的復合型知識場域。
三層主題為“明德·人文”,打造集學習與人文藝術功能于一體的文化空間。
四層主題為“至善·語信”,聚焦語言與信息科技融合,設有特色書區、交流區及隔離式自主學習空間。
五層主題為“博學·綜合”,整合了跨學科工具書與文獻資源,構建從文學藝術到綜合類圖書的復合閱覽環境。
值得一提的是,圖書館內部專門設有25間主題研討室,如“篤行·星河”“明德·翰林”等,配備有相應技術工具,支持跨學科協作、文化藝術體驗與創新實踐。工匠館、靜音艙、音樂書吧、博雅美育空間體驗區等特色區域,則進一步拓展了圖書館作為“第三空間”的功能內涵。
張慧文表示,智慧智能化是本次圖書館改造的核心。圖書館以“讀者服務智能化”和“一體化智慧管理”為目標,全面引入人工智能(AI)技術,構建起以AI館員、智能借還、學科情報等為核心的智慧服務體系,推動圖書館向管理高效、服務精準的現代化知識樞紐轉型,為學校的人才培養、科學研究和學科發展提供堅實支撐。
此外,基于上海電機學院踐行“最開放、最臨港、最產教融合”的發展理念,學校圖書館積極對接臨港新片區產業發展需求,2023年起面向區內企業與市民開放。此次升級后,圖書館將進一步通過拓展數字資源、構建主題空間、舉辦產學研融合活動等多元路徑,提升服務能級,建設集文化中心與交流中心功能于一體的綜合性平臺。
本文鏈接:上海電機學院圖書館“智慧”升級http://www.hufazx.com/show-11-26969-0.html
聲明:本網站為非營利性網站,本網頁內容由互聯網博主自發貢獻,不代表本站觀點,本站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天上不會到餡餅,請大家謹防詐騙!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
下一篇: 當年輕人愛上中醫養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