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共建“一帶一路”背景下,保護、恢復和促進可持續利用陸地生態系統、遏制生物多樣性喪失是當今世界的共同要務。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研究員白明和英國自然歷史博物館Alfried Vogler聯合發起了“SITE-100國際大科學計劃”,通過全球構建100個以上標準樣地和標準化分析流程,揭示全球昆蟲多樣性格局和形成機制。
10月11日,第二屆“一帶一路”地區昆蟲多樣性格局評估與智能監測體系關鍵技術培訓班在北京開幕。該培訓班旨在進一步落實“SITE-100國際大科學計劃”,通過系統性的科技培訓,推動在昆蟲多樣性格局評估和智能監測體系等領域形成統一的技術標準,并最終構建起堅實的“一帶一路”昆蟲多樣性格局評估與智能監測體系聯盟。本屆培訓班由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主辦,吸引了來自16個國家與地區的專家學者和學員參加。
開幕式上,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副所長詹祥江回顧了首屆培訓班的成功舉辦,并強調了動物研究所在推動生物多樣性前沿科學研究與跨國保護中的努力與擔當。
生態環境部自然生態保護司一級巡視員劉寧指出,昆蟲多樣性是生態系統健康的重要指示器,希望本次培訓能為區域生態保護與履行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SDGs)注入新動能。國家林業和草原局野生動植物保護司一級巡視員張陜寧期待培訓成果能有效服務于野生動植物保護管理與政策制定。
中華人民共和國海關總署國際檢驗檢疫標準與技術法規研究中心主任季新成重點闡述了加強入侵害蟲監測在維護國門生物安全與保障國際貿易暢通中的關鍵作用。他表示本次培訓將極大促進“一帶一路”國家在跨境病蟲害監測、鑒定與聯防聯控領域的協同能力,構建有效的生物安全屏障,為后續的經濟貿易暢通提供堅實的技術保障。
德國耶拿大學教授Rolf Georg Beutel和南京大學教授Norman MacLeod分別致辭。他們認為本培訓班將為“一帶一路”地區的生物多樣性保護與可持續發展培養關鍵人才,產生廣泛而積極的影響。
本屆培訓班行程密集、內容豐富,將依次前往新鄉、銀川、石家莊、滄州、廊坊等多地進行科考實踐與學術交流,并最終返回北京,整個培訓行程將持續至27日。
培訓班合影本文鏈接:第二屆“一帶一路”昆蟲多樣性技術培訓班在京開幕http://www.hufazx.com/show-11-26968-0.html
聲明:本網站為非營利性網站,本網頁內容由互聯網博主自發貢獻,不代表本站觀點,本站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天上不會到餡餅,請大家謹防詐騙!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
上一篇: 全國兒童青少年精神心理科聯盟在京成立
下一篇: 上海電機學院圖書館“智慧”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