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9日,記者從廣州大學建筑設計研究院獲悉,在廣東省“光伏+建筑”農房設計大賽上,南粵工匠、廣州大學建筑設計研究院南粵工匠技能大師工作室創始人王河團隊設計的“向陽而行,合美仙庭”作品憑借創新理念與實踐成果,榮獲大賽一等獎;而“流光溢彩,古韻新風”作品更榮獲潮汕光伏農房組別優秀獎。
王河。受訪者供圖,下同
該大賽分為廣府民系、潮汕民系、客家民系三種風格,共設六個組別,分別為廣府光伏農房組別、廣府農房連片整治組別、潮汕光伏農房組別、潮汕農房連片整治組別、客家光伏農房組別、客家農房連片整治組別,共收到165份作品。王河團隊憑借創新性與實用性兼具的設計方案,一舉奪得本次大賽潮汕農房連片整治片區第一名。
“一方水土養育一方人。”作為嶺南建筑學派的代表人物,王河認為要發展傳承嶺南建筑,首先得從悠悠的歷史中尋找樣本。王河從事嶺南建筑與城市設計工作30多年,設計項目上百個,獲獎作品近百個。通過挖掘嶺南建筑的發展規律,他還提出了“活態空間”理論和“三要論·七要素”的城市設計與建筑設計理念。
王河作報告現場。
仙庭村位于廣東省潮州市潮安區浮洋鎮,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至今仍保留有不少明、清以及民國時期的祠堂廟宇和府第書齋,被譽為“沒有天花板的古村落博物館”。王河團隊設計方案以“和美仙庭”為主題,深入探尋嶺南傳統村落與自然環境和諧共生的智慧結晶。
據介紹,王河團隊從古老建筑布局、獨特空間形態到精妙生態適應策略全方位汲取傳統村落風貌的精髓,以整個村落為有機整體,充分發揮光伏技術的關鍵作用,精心塑造出一個綠色生態蓬勃發展、歷史文化底蘊深厚、各類資源協同共生、產業經濟活力涌動與百姓生活祥和幸福緊密相融的新農村典范風貌。
在具體改造措施上,王河團隊將普通瓦屋面改為光伏瓦屋面,增設空調機位;對街道進行翻新,新增光伏路燈和光伏垃圾桶等公共設施。同時,對污水處理廠、停車場及養殖中心等配套功能植入光伏系統,滿足光伏示范村的定位需求。設計方案充分考慮了光伏系統的經濟效益與環境效益。通過合理布局光伏設施,實現了能源的自給自足和節能減排。
王河在調研中。
王河表示,此次獲獎是對“光伏+建筑”設計理念的充分肯定,這一創新模式為農村可持續發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為鄉村振興戰略注入了新的活力與內涵。隨著“光伏+建筑”理念的進一步推廣與應用,相信會有更多綠色、低碳、環保的農房出現在鄉村大地上,為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貢獻力量。
“設計就是新質生產力,中國的‘設計+’正在經歷‘一分為三’的學科重構:藝術學之感性,工學之理性,交叉學科之融合性,三者看似分野,實則互為表里。設計成為打破學科壁壘,解決技術問題的“方法論”,成為具有從‘彎道超車’到‘換道超車’的智慧。構建‘全鏈條式’的設計生態,推動‘經緯交積’的學科融合,建立‘設計+’跨界實驗室。”王河說。
據介紹,在新材料迭代、新技術突破、新能源利用與新設計理念革新所催生的新質生產力的驅動下,“設備暨建筑”領域迎來深刻變革。其中,“光伏+建筑”一體化模式順勢而生,憑借“自發自用、余電上網”的能源優勢與“建筑賦能、綠色低碳”的產業價值,已成為推進百千萬工程、助力城鄉建設綠色轉型與能源結構優化的重要抓手,為縣域經濟提質、鄉村振興提速提供了關鍵支撐。
本文鏈接:王河團隊作品獲廣東“光伏+建筑”農房設計大賽桂冠http://www.hufazx.com/show-11-26887-0.html
聲明:本網站為非營利性網站,本網頁內容由互聯網博主自發貢獻,不代表本站觀點,本站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天上不會到餡餅,請大家謹防詐騙!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
上一篇: 鐵電材料研究領域取得新進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