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周瀟梟 見習記者 冉黎黎 北京報道 10月11日,工業和信息化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商務部、市場監管總局、國家統計局、國家知識產權局、中國工程院等七部門聯合印發《深入推動服務型制造創新發展實施方案(2025—2028年)》(以下簡稱《實施方案》)。
服務型制造是以客戶需求為導向、以數智技術為支撐,通過創新優化生產組織形態、運營管理方式和商業發展模式,將服務深度嵌入制造業產品全生命周期和各環節,延伸產業鏈、重塑價值鏈、構建新生態,實現制造與服務融合發展的新型產業形態。
《實施方案》提出目標,到2028年,服務型制造在制造業高質量發展中的作用進一步增強。完成20項標準制定,打造50個領軍品牌,建設100個創新發展高地,服務型制造典型模式廣泛普及、新模式不斷涌現,產業生態持續優化,重點領域生產性服務業保持快速發展,制造與服務全方位、寬領域、深層次融合發展格局進一步完善,有力促進制造業優化資源配置、拓展發展新空間、延伸產業鏈、提升價值鏈,為建成具有中國特色、世界水平的服務型制造體系奠定堅實基礎。
具體來看,《實施方案》提出了加強關鍵共性技術攻關和模式創新、培育壯大重點生產性服務業、分類推進服務型制造模式推廣應用、推進標準體系建設、激發經營主體發展活力、打造服務型制造創新發展高地、夯實服務型制造發展底座7項主要任務。
在加強關鍵共性技術攻關和模式創新方面,《實施方案》提出,發布服務型制造關鍵共性技術清單,鼓勵企業加大創新投入,推動融合需求感知、集成研發設計、協同交付部署、智能運營監測管理等共性技術攻關,加強與面向生產制造過程的工業智能技術攻關聯動。加快共享制造、個性化定制、全生命周期管理、總集成總承包、供應鏈管理、遠程運維、產品服務集成等典型模式升級,探索模型驅動研發等服務型制造新模式。
生產性服務業的發展備受市場關注。對于如何培育壯大重點生產性服務業,根據工信部產業政策與法規司發布的解讀,生產性服務業為服務型制造提供技術研發、設計、信息、金融等多方面的支持,要加大政策支持,優化產業發展生態,積極發展科技服務業、工業設計、軟件和信息服務、生產性金融服務、知識產權服務、節能環保服務、物流服務、咨詢服務、售后服務、人力資源服務等重點生產性服務業,為企業技術創新、生產經營、品牌打造等提供專業化服務。
在分類推進服務型制造模式推廣應用上,《實施方案》提及多個行業產業,其中提到,圍繞原材料、裝備制造、電子制造、消費品等行業和安全生產領域,加強政策統籌、分類指導,推進服務型制造典型模式廣泛普及,及時總結提煉推廣服務型制造新模式,促進服務要素更大范圍更寬領域更深層次融入制造業,充分發揮服務對制造的賦能作用。加大重點行業服務型制造發展力度,推動鞏固提升新能源汽車、工程機械、通信設備等產業優勢地位,促進鋼鐵、石化、醫藥、船舶等產業提質增效。
在夯實服務型制造發展底座方面,《實施方案》提到,加強新型信息基礎設施建設,深化“5G+工業互聯網”融合創新和規模化應用,按需布局算力基礎設施,加速算力與行業融合應用。提升工業數據要素供給,推動數據資源化、資產化和要素化,建設一批高質量行業數據集。推動人工智能技術與服務型制造融合創新,引導通用大模型、行業大模型和智能體在重點場景布局應用。提升網絡和數據安全保障能力。
同時,《實施方案》提出實施共享制造培育提升行動、開展服務型制造品牌提升行動、開展融合應用場景創新示范行動3項專項行動。
其中,對于開展服務型制造品牌提升行動,根據工信部產業政策與法規司發布的解讀,為充分發揮企業主體作用,擬通過該行動培育壯大一批服務型制造龍頭企業和領軍品牌,在各行業各領域中更好地發揮引領帶動作用,營造服務型制造發展的良好氛圍。重點面向制造業企業、生產性服務業企業和區域,打造服務型制造品牌。
此外,《實施方案》提出開展融合應用場景創新示范行動,一是鼓勵打造面向生產需求的融合應用場景,重點圍繞產品全生命周期各環節,創新工業服務應用場景。二是鼓勵打造面向消費需求的融合應用場景,重點圍繞衣、食、住、行、健康、文化等方面,打造生活服務應用場景。三是鼓勵打造面向國家重大戰略需求的融合應用場景,引導政產學研各方通過豐富活動推介形式,加強融合應用場景供給,促進場景供需雙方對接合作。四是建立新模式新場景推廣平臺,發布典型應用場景,加強應用推廣。
本文鏈接:七部門發文推動服務深度嵌入制造業,涉及裝備制造、消費品等行業http://www.hufazx.com/show-4-21050-0.html
聲明:本網站為非營利性網站,本網頁內容由互聯網博主自發貢獻,不代表本站觀點,本站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天上不會到餡餅,請大家謹防詐騙!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