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經緯9月19日電 (張芷菡 張寧)近來,年輕消費者群體中掀起一波“包掛熱”。“包掛”多是知名IP衍生出來的玩偶、徽章、公仔掛件,這種掛在包袋上的小巧裝飾品,被年輕消費群體當作一種彰顯個性、身份認同的社交貨幣。
專家指出,“包掛熱”詮釋了IP如何從一個簡單的文化符號,演變為驅動產品創新與營銷裂變的核心引擎。
從“實用功能”向“情感價值”躍遷
泡泡瑪特LABUBU掛件的走紅,掀起了一波掛件搭配分享的熱潮。在社交平臺上,消費者自發展示包袋上的掛件,甚至衍生出掛件穿搭公式,不少包掛愛好者迅速熟絡起來,還有人會自發地進行包掛互換,通過一個小小的符號找到自己的圈子。
這股包掛風迅速蔓延至迪士尼、三麗鷗、JELLYCAT等知名IP,它們相繼推出自家特色的包掛產品。也有不少國際時尚品牌及奢侈品牌開始發力“包掛”產品的開拓,比如Coach、Loewe、Miu Miu等。
福建華策品牌定位咨詢創始人詹軍豪表示,大眾化的商品已經不能再滿足Z世代等新消費群體的需求,“包掛熱”這一現象背后是這類消費者注重自我表達、為情緒價值買單等新需求的體現。
“包掛小巧精致、造型多樣,能滿足個性化表達需求,成為獨特的時尚標識。同時,價格相對便宜,能夠時常更換的包掛,能為消費者帶來新鮮感和愉悅感等情緒價值。”詹軍豪解釋稱。
麥肯錫發布的《2024年中國消費趨勢調研》顯示,64%的消費者更加看重精神消費,并且年輕消費者更加追求精神層面的愉悅和心理層面的滿足。
上海大學黃山國際傳播研究院副院長、上廣協學術法律專委會主任鄔盛根認為,年輕消費者關注的是包掛等產品背后承載的情感、故事、價值觀和社群歸屬感,這些掛件、玩偶充當了消費者“精神撫慰劑”和“情感伴侶”的角色,體現了精神引導下消費模式的轉變。
跨界做包掛,品牌看中什么?
在潮玩品牌及時尚品牌推出“包掛”產品同時,也有更多跨界品牌選擇“IP聯名”方式推出包掛等產品,聯名包掛已經成為一種流行的營銷方式。
如新茶飲品牌喜茶多次與知名IP進行聯動,與潮玩品牌BE@RBRICK聯名推出熊形掛件周邊;又與知名設計師草間彌生聯名,推出草間彌生的藝術掛件。國際潮流生活方式品牌casetify則選擇與蠟筆小新IP聯名,推出包掛、手機殼、卡包支架等產品……在消費品牌之外,如中國網球公開賽等賽事也與Letsvan奇夢島進行系列潮玩合作,用毛絨吊卡、玩偶等吸引觀賽群眾。
“潮玩+IP”的核心參與者是IP方、品牌方以及消費者。而“包掛”這一傳統的玩具品類,正是通過IP注入的方式實現了價值裂變,巧妙地為三方創造了一個共贏的生態系統。
中央財經大學文化經濟研究院院長、教授魏鵬舉認為,對于IP方而言,包掛與玩偶等產品相比,無疑更是一個流動的廣告牌,隨身可見的包掛可以低成本地增強IP曝光度,不斷強化IP在公眾視野中的存在感。對于品牌方而言則是聚攏粘性消費群體的一種方式。在這一過程中,“包掛+IP”通過與消費者建立情感上的鏈接,增強聚集在品牌上的注意力。
詹軍豪進一步指出,以往品牌傳播中的“硬廣”生硬直接,易引起反感。包掛等潮玩以產品為載體,將品牌、IP融入其中,形成情感鏈接。消費者因喜愛包掛而關注背后的品牌和IP,品牌和IP通過這種方式更自然地進入消費者生活,增強認同感和忠誠度,營銷從單向傳播變為雙向互動,更注重與消費者的情感溝通和體驗分享。
IP聯名有何新玩法?
在潮玩領域中,IP聯名玩法已不鮮見。近年來,包括文化、游戲IP聯名,藝術家、設計師IP聯名,經典IP授權聯名及跨界品牌聯名的營銷模式都有了比較成熟的模式。
不過,從傳播效果看,并非每次聯名都能引發社交媒體熱度并實現“破圈”。品牌與潮玩IP的聯名能否實現新的突破?鄔盛根認為,注重年輕群體關注的“標簽”與身處的“場景”將是IP聯名的突破口。
鄔盛根建議,在潮玩與IP結合中融合年輕消費者關注的情緒與“標簽”,如將包掛等潮玩與“萌寵經濟”中的治愈感結合、與“抽象元素”“玩梗”中的松弛感結合。在場景上,不同的物理場景、活動場景、情緒場景都可能讓IP成為“有用伙伴”,如體現“周一”至“周五”不同心情的包掛,可能賦予IP實用的功能,使其無縫切入日常生活。
魏鵬舉則表示,要最大程度地增加潮玩文創產品的創意價值,即便帶有品牌推廣目的的文創產品,也最好能有IP方設計師進行全新創意,將品牌傳播從“注意力經濟”向“創意經濟”推進。
“同時,可以利用數字化手段將文創產品與數字產品結合,比如用AIGC(人工智能生成內容)進行聯名文創產品的開發,在降低成本的同時,通過新業態新消費的風口增加產品乃至品牌的吸引力。”魏鵬舉說道。(中新經緯APP)
中新經緯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以其他方式使用。
責任編輯:宋亞芬
本文鏈接:品牌大咖說|“包掛熱”背后,IP聯名還能有何新玩法?http://www.hufazx.com/show-3-155467-0.html
聲明:本網站為非營利性網站,本網頁內容由互聯網博主自發貢獻,不代表本站觀點,本站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天上不會到餡餅,請大家謹防詐騙!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
上一篇: 鄭志剛:AI能否替代公司治理的核心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