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1日,棉花新品種中棉113GK及棉花生產智慧農場關鍵技術裝備創制與應用現場觀摩會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昌吉回族自治州召開。中國農業科學院棉花研究所副所長馬雄風與九圣禾種業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高翔代表雙方簽訂中棉113GK品種轉讓協議。會議由中國農業科學院棉花研究所(以下簡稱中棉所)、中國農業科學院西部農業研究中心聯合石河子大學主辦。棉花領域科研、生產、管理和企業代表等100余人參加會議。
此次成功轉讓的中棉113GK,是由中棉所棉花資源創新與育種課題組潛心攻關的成果。該課題組以其培育的中棉113為遺傳底盤,運用分子設計育種理念,通過明確不同生態區優異性狀的遺傳來源與分子改良軌跡,將“三早”(早現蕾、早開花、早吐絮)特性與抗蟲基因高效聚合,成功培育出突破性抗蟲早熟棉花品種中棉113GK。
據悉,中棉113GK的生育期113天,單株平均結鈴6.9個,單鈴重5.3克,衣分率高達46.5%,實現了早熟性與高產潛力的協同提升。在纖維品質方面表現突出,纖維長度30.4 mm,比強度31.6 cN/tex,馬克隆值4.3,并兼具抗枯萎病、耐黃萎病和抗棉鈴蟲的特性,為綠色輕簡栽培提供了堅實基礎。
會上,石河子大學教授張若宇代表棉花生產智慧農場關鍵技術裝備創制與應用項目團隊系統展示了其研發的智慧農場關鍵技術裝備體系。該體系是一套從精準的水肥一體化管理、植保無人機群防統治,到高效采棉機、殘膜回收機、棉稈收獲打捆機的協同作業,再到貫穿全鏈條的“一試五定”(包含棉花纖維長度、斷裂比強度、衣分率、馬克隆值、回潮率、含雜率等)智能檢測與質量追溯技術、棉花在線檢測與數字化加工裝備。
這些技術與裝備的集成應用,為以中棉113GK為代表的優良品種提供了堅實的技術支撐,共同呈現了從“精準播種”到“智慧加工”的現代化棉花生產全景,彰顯了科技對產業全鏈條的深度融合與賦能。與會代表實地查看了中棉113GK的田間表現。
中棉所黨委書記高雷指出,優良品種是棉花產業發展的根基,而與之配套的先進技術和智能裝備則是產業升級的靈魂。面向未來,必須牢牢把握高質量發展這一重要任務,推動棉花產業向更高效、更優質、更可持續的方向邁進。
本文鏈接:新品種加持智慧農場驅動棉花產業新范式http://www.hufazx.com/show-11-26960-0.html
聲明:本網站為非營利性網站,本網頁內容由互聯網博主自發貢獻,不代表本站觀點,本站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天上不會到餡餅,請大家謹防詐騙!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
上一篇: 水稻收獲進行時科技賦能大面積提產增效
下一篇: 首屆陳廷祚免疫科學獎頒獎典禮在京舉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