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5日,記者從天津醫科大學腫瘤醫院獲悉,該院邊緣區淋巴瘤(MZL)專科門診正式成立,旨在提升MZL患者的精準診療水平,改善患者生存質量。據悉,該專科門診是我國北方地區第一個邊緣區淋巴瘤專科門診。
揭牌儀式(天津醫科大學腫瘤醫院供圖)邊緣區淋巴瘤是一組B細胞淋巴瘤,起源于淋巴濾泡的邊緣區,可以發生于脾臟、淋巴結和黏膜淋巴組織,是一種常見的惰性淋巴瘤,好發于老年人,約占非霍奇金淋巴瘤病例的9.4%,主要包括黏膜相關組織淋巴瘤(MALT)/結外邊緣區淋巴瘤(EMZL)、脾臟邊緣區淋巴瘤(SMZL)和淋巴結邊緣區淋巴瘤(NMZL)等。
“由于邊緣區淋巴瘤的原發部位較多、分型復雜、異質性高,導致診斷難度較大,這也使其處于被‘邊緣’狀態。”天津醫科大學腫瘤醫院淋巴瘤內科主任張會來教授表示,邊緣區淋巴瘤發病與多種微生物慢性感染及自身免疫性疾病相關。病理形態學診斷是淋巴瘤診斷的基礎,也是淋巴瘤診斷的金標準。
《中國邊緣區淋巴瘤患者生存現狀和臨床診療白皮書》指出,我國邊緣區淋巴瘤患者中位發病年齡59歲,男性占比為62%。所有分型中,胃結外占比最多,且在診斷時更多為早期患者。
但遺憾的是,我國約有62%的邊緣區淋巴瘤患者在首診時未能獲得明確診斷,且與發病部位存在相關性。
“甚至在一些綜合類的醫療機構,都沒有血液科或淋巴瘤科。”張會來表示,MZL早期癥狀缺乏特異性,導致許多患者首次就診時往往選擇消化科、普外科、呼吸科、眼科等非淋巴瘤專科。這種情況客觀上延長了患者從初診到明確診斷的時間。
目前,業內針對MZL的治療標準尚未統一,其治療方案的選擇主要參考原發部位和疾病分期。“但如果早期診斷并堅持‘分型而治’的原則,邊緣區淋巴瘤依然有可能被治愈。”張會來強調。
根據白皮書調研結果,一線系統治療邊緣區淋巴瘤的常見方案主要為免疫化療和以靶向治療為主的無化療模式(Chemo-free),54%接受一線系統性治療的邊緣區淋巴瘤患者繼續接受維持治療,其中CD20單抗和BTK抑制劑單藥的比例均較多。一線治療后平均有35%的邊緣區淋巴瘤患者復發并進入二線治療。其中,奧布替尼在單藥治療復發/難治性邊緣區淋巴瘤,以及聯合CD20單抗系統治療一線邊緣區淋巴瘤中,都展現了良好的療效和安全性。
“以靶向治療為主的無化療方案相較免疫化療有相當的療效且安全性更好,成為邊緣區淋巴瘤治療的新趨勢。”張會來表示,未來以BTK抑制劑為基礎的無化療模式或將成為新藥時代下的治療優選。
采訪中,張會來特別強調,淋巴瘤治療不是單一科室可以完成的,需要腫瘤外科、內科、放療、介入科及影像病理檢驗基礎醫學等各學科積極參與。借鑒國際上腫瘤患者的治療原則,MDT一直扮演著多學科協作先行者的角色,能保證高質量的診治建議和最佳的治療計劃,避免過度診療和誤診誤治,使患者受益最大化。
鑒于此,早在2018年天津醫科大學腫瘤醫院淋巴瘤MDT會診中心就開始啟動,張會來作為MDT團隊牽頭人,每兩周一次,周二下午兩點半召開。根據患者的病情,召集該院放療科、臨床試驗病房、超聲診療科、影像科及核醫學科、病理科等相關科室一起會診。
“相信邊緣區淋巴瘤專科門診開設,MZL患者的治療將更加精準化、標準化、規范化。”張會來說。
本文鏈接:我國北方地區首個邊緣區淋巴瘤專科門診成立http://www.hufazx.com/show-11-26076-0.html
聲明:本網站為非營利性網站,本網頁內容由互聯網博主自發貢獻,不代表本站觀點,本站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天上不會到餡餅,請大家謹防詐騙!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
上一篇: 人工智能是醫療體系最底層的智慧中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