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李莎 北京報道 北京新發(fā)地價格行情顯示,8月26日,油麥菜和黃瓜的均價分別達到6.25元/斤和3.5元/斤,與月初相比,價格均上漲了約8成。
實際上,近期整體蔬菜價格正在悄然上漲。8月26日,農業(yè)農村部重點監(jiān)測的28種蔬菜平均價格為4.90元/公斤,較8月1日上漲10.6%,較7月初上漲13.2%。
不只是蔬菜,今年檸檬價格暴漲也曾引發(fā)廣泛關注。雖然當前檸檬價格已趨于穩(wěn)定,但仍處于較高水平。
蔬果生產深受天氣影響,全球氣候變暖大背景下,極端天氣事件對果蔬生產的影響愈發(fā)顯著,部分蔬菜、水果價格明顯上漲背后,也不乏高溫熱浪、干旱、極端降水與洪澇等的擾動。
中國農業(yè)大學人文與發(fā)展學院副教授、北京市科協(xié)防災減災專業(yè)智庫基地專家孔鋒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極端天氣對蔬果安全的影響已成為新常態(tài),這不僅是對農業(yè)生產的挑戰(zhàn),更是對民生保障能力的考驗。通過技術創(chuàng)新、政策支持、產業(yè)鏈升級和預警完善的多管齊下,能夠構建起更具韌性的蔬果供應體系,在氣候波動中守護好居民的“菜籃子”和“果盤子”,讓“蔬果自由”在極端天氣常態(tài)化下依然可得。
夏季菜價普漲
“不看不知道,這些菜最近漲了這么多。”8月26日,吳霜(化名)一邊翻看之前的買菜記錄,一邊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感慨。
6月初,吳霜在北京市豐臺區(qū)一家超市購入了一些蔬菜,經計算,大菠菜、大芹菜、油麥菜和長黃瓜當時購入的單價分別約為4.92元/斤、1.85元/斤、3.75元/斤、1.63元/斤。到8月底,這些蔬菜的價格均出現明顯上漲,其中油麥菜價格翻了兩倍,大菠菜和大芹菜分別上漲超1.3倍和1.6倍,長黃瓜也漲超8成。
6月初,農業(yè)農村部重點監(jiān)測的28種蔬菜平均價格為4.32元/公斤,到8月底,這一指標上漲至4.90元/公斤,在兩個月的時間里上漲逾13%。
“7月以來,基本各類蔬菜價格都有所上漲,比較明顯的有黃瓜、白菜、油麥菜等。”一畝田平臺研究員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
在受訪專家看來,季節(jié)性因素是近期蔬菜價格上漲的主因。“夏季蔬菜漲價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說是常態(tài)。近年來,我國大部分地區(qū)氣候反常,春夏交際之時容易出現高溫、暴雨、干旱天氣,不利于蔬菜生產,導致市場供應相對不足,蔬菜價格隨之進入季節(jié)性上漲階段。”農業(yè)農村部農村經濟研究中心副處長、研究員高鳴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
一方面,夏季蔬菜供應產區(qū)發(fā)生變化。北京北菜園農業(yè)科技發(fā)展有限公司董事長任軍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夏季北方露天蔬菜進入生產旺季,逐步取代南方冬春蔬菜,成為市場主力,這個換茬期存在供應量的短期波動。
前述一畝田研究員表示,7、8月時,南方高溫多雨,這段時間蔬菜主要供應產區(qū)集中在北方地區(qū),例如甘肅、寧夏、河北等,另外再加上山東、安徽等可全年供應的中部地區(qū)。但總體來看,蔬菜供應量在這段時間比較緊張,因此價格也會上浮。
另一方面,夏季的高溫多雨也會對蔬菜生產帶來影響。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fā)展研究所農產品貿易與政策研究室主任胡冰川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每年7—8 月,我國大部分地區(qū)都會步入“三伏天”。在高溫天氣的影響下,蔬菜作物生長受到抑制,進而導致供應變得緊張,進入了所謂的 “伏缺期”。正是這一狀況,促使蔬菜價格呈現出季節(jié)性的上行趨勢。
“更重要的是,極端天氣是最大變量。”任軍進一步解釋稱,今年夏季北方部分蔬菜主產區(qū)降雨頻繁、雨量偏大,這直接導致了三重問題。一是雨水淹沒土地,無法按時播種。二是田間濕爛,農機設備下不去,人工采收也異常困難。三是持續(xù)的陰雨寡照天氣本身也會影響蔬菜的正常生長發(fā)育,導致減產。
除此之外,高鳴認為,在保鮮環(huán)節(jié),極端天氣的反復出現不利于蔬菜儲存,腐爛變質的風險顯著提升,進一步推高了種植戶和經銷商蔬菜的供給成本。在運輸環(huán)節(jié),我國人口高度聚集于京津冀、長三角、珠粵港澳大灣區(qū)等城市群,這些區(qū)域的蔬菜消費需求旺盛,但蔬菜主產區(qū)多分布在周邊省份或中西部地區(qū),產銷區(qū)相對分離的格局導致蔬菜運輸距離較長。加之極端天氣可能引發(fā)交通擁堵、道路中斷等問題,延長蔬菜的運輸時間,增加運輸成本的同時,還可能會導致部分蔬菜在運輸過程中損耗變質,最終造成市場上蔬菜階段性、暫時性的供給短缺。
任軍表示,在不同蔬菜類別中,葉類菜(如油麥菜、菠菜)和瓜類(如黃瓜)漲幅更為明顯,主要是因為這類蔬菜更嬌嫩、不耐儲運,且其生長和采收環(huán)節(jié)受天氣影響更為直接和劇烈。一旦主產區(qū)遭遇連續(xù)雨水,供應缺口會立刻反映在價格上。
“不過,這種由于短期天氣因素造成的上漲通常是階段性的。”任軍談到,隨著秋季來臨,雨水減少,天氣轉涼,氣候更加適宜蔬菜生長,北方產區(qū)的供應量會穩(wěn)步回升,菜價預計將逐步回落并趨于穩(wěn)定。
極端天氣帶來全方位沖擊
不只是蔬菜,今年“平民水果”檸檬也曾因為價格飆升沖上熱搜,引發(fā)廣泛關注,極端天氣,成為推漲檸檬價格的關鍵詞。
四川安岳是全國唯一的檸檬商品生產基地縣,檸檬常年產量占全國的70%,國內市場占有率達80%。一畝田公司研究院數據顯示,去年四川安岳等檸檬主產區(qū)在干旱等影響下,不同地區(qū)普遍減產30%—60%,從源頭上減少了今年市場上的檸檬供應。
不僅如此,孔鋒觀察到,今年以來,3月倒春寒縮短了安岳檸檬的春花授粉期,7月持續(xù)高溫又抑制了夏花盛開,雙重打擊導致安岳檸檬預計減產50%—60%。再加上全球氣候異常導致土耳其等檸檬主產國減產,進一步推高安岳檸檬的出口銷量和價格。安岳檸檬的價格飆升不僅反映當前減產影響,更包含對未來供應的悲觀預期,春花期和夏花期連續(xù)受災,意味著檸檬新果上市后高價態(tài)勢仍將持續(xù)。
北京新發(fā)地價格行情顯示,8月26日檸檬均價為9.5元/斤,較7月末11元/斤的價格高位有所下降,但較去年同期仍上漲逾170%。
在孔鋒看來,四川安岳檸檬今年遭遇的氣候災害具有典型性,極端天氣打亂了檸檬的生長周期和種植節(jié)律,這種花期斷層現象在蔬果生產中日益常見,迫使種植戶頻繁調整種植計劃。檸檬生長過程中遭遇極端高溫無雨天氣,也會帶來果樹落果、果實干癟的情況,優(yōu)質果率大幅降低。
“極端天氣對蔬果生產的沖擊是全方位、多層次的,形成了從生產環(huán)境到產業(yè)鏈的系統(tǒng)性挑戰(zhàn)。”孔鋒認為,在空間維度上,暴雨洪澇造成的農田積水和設施損毀最為直觀;在時間維度上,極端天氣打亂了作物生長周期和種植節(jié)律;在經濟維度上,防災成本上升擠壓了種植效益空間;病蟲害防控壓力也因氣候異常而顯著增大。另外,極端天氣氣候事件頻發(fā),也對我國蔬菜和水果的生長環(huán)境帶來影響,果蔬生產的種植規(guī)劃和品種布局的難度也有所增加。
高鳴認為,極端天氣不僅影響果蔬生產,也會壓縮果蔬采收窗口,放大產后損耗。此外,長期頻發(fā)的極端氣候會倒逼農戶調整蔬菜種植結構和模式,但小農戶在技術儲備、資金實力、信息獲取能力上的天然短板,使其面臨種植產品無法緊隨市場需求,造成產品銷售難。同時,為應對短期極端氣候,需額外增加要素投入,增加單位面積種植成本,進一步加劇產業(yè)內的發(fā)展不均衡。
從市場端看,孔鋒表示,極端天氣頻發(fā)將對蔬菜和水果供應帶來影響,影響市場供求平衡和果蔬價格,并可能會影響居民在市場上可供購買的蔬果種類,影響消費者實現“蔬果自由”的消費預期和消費體驗,甚至改變消費習慣。
目前來看,極端氣候事件的頻繁發(fā)生,確實會從多個層面給我國蔬菜和水果生產制造難題。不過,就目前的狀況而言,胡冰川認為,居民的蔬菜和水果自由大體上并不會受到太嚴重的沖擊。盡管現階段菜價和水果價格或許依然面臨著一定程度的上漲壓力,但隨著秋季的來臨,新一批蔬菜和水果將會集中上市,屆時價格有望回歸平穩(wěn)。
著眼長遠,高鳴認為需要從四方面著力,應對極端天氣對蔬果穩(wěn)產保供的影響。一是建立健全氣候災害預警監(jiān)測系統(tǒng),提前做好應對極端天氣的預防措施以減少損失。二是精準調控蔬果生長環(huán)境,降低風險疊加壓力。三是加強農業(yè)基礎設施建設,增強蔬菜產區(qū)對氣候災害的綜合應對能力。四是完善蔬菜保險政策和補貼體系,增加農戶應對蔬菜生產風險的能力。
本文鏈接:菜價悄然上漲,極端天氣如何影響“蔬果自由”?http://www.hufazx.com/show-1-48920-0.html
聲明:本網站為非營利性網站,本網頁內容由互聯(lián)網博主自發(fā)貢獻,不代表本站觀點,本站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天上不會到餡餅,請大家謹防詐騙!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lián)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