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時間2025年10月11日10時20分,東方空間技術(山東)有限公司最新自主研制的引力一號(遙二)·海瀾之家號運載火箭由太原衛星發射中心在海陽附近海域發射升空,將吉林一號寬幅02B07星、數天宇星01和02試驗星共3顆衛星送入預定軌道,發射任務取得圓滿成功。
供圖:云上天鏡
作為引力一號(遙一)首飛成功后,面向今后常態化商業運營過程中承前啟后的角色,此次引力一號(遙二)飛行任務的成功,進一步考核了火箭方案的可靠性、全流程的協調性和質量控制的穩定性,極大提高了火箭的成熟度,標志著引力一號火箭具備了“技術成熟,狀態穩定;成本較低,操作簡潔;系統可靠,適應性強”的特點,在中國民營火箭中,引力一號將率先滿足我國規模化低軌星座組網發射需求。
邁進常態化,促進我國商業運載火箭從創新走向成熟
“引力一號”于2024年1月11日首飛成功,創造了全球最大固體運載火箭、國內運力最大民商運載火箭、國內首款捆綁式民商運載火箭、國內首款全固體捆綁運載火箭等多項紀錄,標志著我國商業運載火箭自主創新取得重大進展,擴充了我國中低軌衛星多樣化、規模化發射能力,進一步豐富了我國運載火箭型譜。
供圖:云上天鏡
作為東方空間面向商業航天市場自主研制的中型系列化運載火箭,“引力一號”箭高30米,芯級和助推器直徑同為2.65米,起飛重量405噸,起飛推力600噸,整流罩直徑4.2米,近地軌道運載能力6.5噸、500公里太陽同步軌道運載能力4.2噸,可支持百公斤級衛星“一箭30星”發射,以高可靠、大空間、海陸發射、快速響應為特點,滿足“一箭一軌”、“一箭半軌”任務需求,助力我國衛星星座組網快速實施、占據頻軌資源。
據了解,此次發射的引力一號(遙二)火箭,相比之前首飛的引力一號(遙一)有諸多內在提升。東方空間進一步提升了該型火箭的質量穩定性、一致性控制水平,提高了產品的可靠性;實飛檢驗了火箭對多種軌道、多個發射點的適應性;構建了面向批量化生產的質量和安全管控體系;將工程經驗知識化,形成了持續穩定的人才梯隊,支撐多型號常態化發射和敏捷研制并行推進。
“引力一號的首次亮相,即在多個維度實現創新突破,包括國內首款全固體捆綁運載火箭、首個捆綁式火箭海上發射、首次海上發射‘三垂’測發模式、首個芯一級起飛不點火的捆綁式運載火箭等。針對這款箭型,大量的創新嘗試從一開始就被納入到設計方案中,所有的細節后續需要在實踐中驗證和定型。因此,遙二發射任務是引力一號箭型的‘第二次飛行試驗’。”東方空間(山東)科技有限公司總裁助理、引力一號總設計師兼總指揮徐國光表示,在遙一通往遙二的路上,核心工作是沉淀成功經驗,實質提升穩定性和可靠性,接力式打磨出業界高度認可的成熟產品,獲得更多衛星客戶的信任和青睞。
在此次發射任務送入預定軌道的衛星中,吉林一號寬幅02B07星是由長光衛星技術股份有限公司研制的高分辨、大幅寬光學遙感衛星,“吉林一號”寬幅02B系列衛星作為目前國際上最輕的超大幅寬亞米級光學遙感衛星,可為用戶提供150km幅寬、0.5m分辨率的高清衛星影像產品,具備可批產、大幅寬、高分辨、高速數傳的特點。
當商業航天上下游都在關注運載火箭運力“瓶頸”之際,引力一號的多次發射,驗證了其日趨成熟的大運力、發射機動性強特點,將極大推進中國商業航天發展進程,這也意味著引力一號事實上進入了完全的常態化商業運營階段。
供圖:云上天鏡
可靠便捷化,破解我國商業航天核心運力“困局”
現階段航天市場運力瓶頸比較明顯,導致衛星等火箭成為常態,這既有民商火箭公司普遍處于鑄箭階段的原因,也在于國內發射工位稀缺等因素。為此,東方空間從創立起就確定了研發可靠大運力火箭和一站式便捷化海上機動發射兩大發展路徑,致力于從根本上解決或繞開導致市場瓶頸的制約因素。
引力一號運載能力處于目前中低軌衛星星座組網發射運力需求主流區間,具備200至400公斤級衛星“一箭十星”至“一軌十八星”以上的發射能力,具備可靠性高、運載能力大、載荷空間大、海陸通用、快速響應、性價比高等特點,滿足我國規模化低軌星座組網發射需求,為我國中型運載火箭的快速應急發射提供了解決方案,極大緩解現階段中國商業航天領域“星多箭少”的供需矛盾。
而為解決火箭的整體可靠性問題,東方空間配備了國內商業航天火箭企業綜合能力最強,具備過硬的火箭研發技術、卓越的企業運營和領先的創新能力的綜合性團隊。技術團隊的總體、結構、航電、軟件、動力、發射支持等全部核心分系統負責人,均由曾擔任長征五號、長征十一號等重點運載火箭與裝備型號核心崗位的資深專家擔任。
除了打牢中大型運載火箭、擴充單發運載能力這一技術基石,東方空間基于高頻次火箭發射需求、顯著提升總運量規模這一目標,建立起了一站式便捷化海上機動發射能力。“我們圍繞東方航天港集聚布局了引力一號基礎設施:5公里內可以完成火箭子級總裝總測、全箭垂直總裝總測、港口登船等流程,實現‘前店后廠’。結合‘一站式’發射體系優勢,引力一號作為全固體運載火箭,可采用‘半整箭貯存’方式形成能力儲備,最快可在24小時內實現快速應急發射。”東方空間聯合創始人、副總裁彭昊旻介紹說,通過構建“一站式便捷發射”模式,可實現24小時至7天實現單次發射的能力,大幅提升火箭發射準備過程的效率、降低成本,以達成“規模化、便捷化、低成本”的發展目標,助力我國航天強國建設征程。
供圖:云上天鏡
強化自主化,探索商業航天降本提效新模式
引力一號(遙二)的發射成功表明,東方空間已經從技術驗證階段逐步轉入商業驗證階段,在解決“航天”技術難題之后,將著力聚焦“商業化”,而降低火箭發射成本則是關鍵一環。
東方空間副總裁彭昊旻表示,“降低火箭發射成本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通過在研制設計、火箭生產制造、流線轉運、基礎設施等方面進行全方位的考慮優化。除了‘一站式’發射體系建設大幅縮短發射準備流程、降低過程成本之外,通過開發低成本發射支持系統,以及打造自主可控的制造體系降低效率成本,必將成為角逐商業航天市場的首要條件。”
據悉,東方空間創新打造了簡易低成本發射支持系統勤務系統:國內首次采用充氣式柔性防護罩進行箭體防護,大幅減少保障廠房制造成本與周期;首次設計和應用基于軸線運輸車轉載的發射平臺,減少了軌道保障條件建設,提高了運輸的靈活性;設計和采用了純機械式翻轉架實現百噸重載箭體的水平翻轉為豎直狀態,大幅降低了制造和維護成本。
在制造產業鏈生態建設上,東方空間現已建設山東煙臺東方航天港“引力一號”固體運載火箭總裝集成測試(AIT)中心、海上發射中心、北京經開區火箭研發中心、江蘇無錫航天動力總部、山東泰安液體火箭生產制造中心,實現研發-試驗-制造-發射能力閉環,支持未來“引力一號”、“引力二號”高密度發射所必須的各項試驗、批產能力。對此,彭昊旻表示,“通過實現運力的規模效益,將火箭從工藝品變為工業品,引力一號作為6.5噸運力的中型運載火箭,單位發射成本相比小型火箭將能夠降低50%以上,實現‘東方快遞’的真正普及化。”
供圖:云上天鏡
商業航天是打造新質生產力、助力航天強國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正迎來“從炫技到實用化”的新階段,作為專注于打造一次性使用、可回收重復使用的系列化空天運輸產品和宇航裝備的創新性企業,東方空間將按照擴運力、可回收、航班化的既定技術路線,沿著“固液并存、循序漸進、有效迭代、系統創新”的思路,有節奏的持續邁進,從引力一號首飛成功到遙二發射表明,東方空間不僅為商業航天市場提供了低成本、規模化、便捷化的發射服務,更以商業的速度踐行著航天報國的夢想。
本文鏈接:民營最大運力火箭再出征!引力一號(遙二)發射成功http://www.hufazx.com/show-3-156729-0.html
聲明:本網站為非營利性網站,本網頁內容由互聯網博主自發貢獻,不代表本站觀點,本站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天上不會到餡餅,請大家謹防詐騙!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
上一篇: 聞泰有底牌!不怕荷蘭搶,中國安世可獨立支撐全球產業鏈]
下一篇: 中產又愛又恨的我樂家居,一年賣出29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