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8日,在廣西南寧市武鳴區的伏林鈉離子電池儲能電站內,隨著最后一組儲能艙成功完成并網調試,全國首個大容量鈉離子電池儲能電站二期擴容工程正式投入運營。
業內人士認為,這一項目不僅是我國鈉離子電池儲能技術從實驗室邁向規模化應用的關鍵一步,更為新能源消納和綠色電力高效利用開辟了全新路徑。
鈉離子電池緣何“出圈”
在伏林鈉離子電池儲能電站里,電池艙、儲能變流艙、升壓艙等組成的白綠格子方陣格外顯眼。在電站主控樓里,技術人員通過電子大屏可實時監控儲能電站運行情況,電池總容量、電池健康度、充放電的性能指標等實時參數清晰可見。
據介紹,伏林鈉離子電池儲能電站區別于常規電化學儲能電站,核心在于采用了大容量鈉離子電池儲能技術。該技術由南方電網廣西電網公司、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南方電網儲能股份有限公司、中科海鈉科技有限責任公司等組成的項目團隊聯合自主研發。
專家們表示,通過應用新的儲能變流溫控技術與安全防控技術,鈉離子電池儲能系統能量轉換效率、安全性等多項關鍵指標,均優于同類鋰離子電池儲能系統。
首先,鈉離子電池的原材料資源豐富、分布廣泛,成本低廉且供應自主可控,減少了對特定礦產資源的依賴,有助于提升供應鏈穩定性。
其次,兼具高性能、高安全、長壽命等特點的綜合性能優勢,鈉離子電池在寬溫區工作能力上表現突出。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員胡勇勝表示,鈉離子電池的天然特性使其在特定場景中更具優勢。鈉離子電池在零下20攝氏度環境下容量保持率超過90%,高溫下不易熱失控。
此外,鈉離子電池的性能、原理與鋰離子電池類似,使用上可通用互換;制造環節可與鋰離子電池共線生產,降低產業轉換成本。南方電網廣西電網公司電力科學研究院專家唐彬介紹,二期擴容工程采用的240安時鈉離子儲能電池,容量比一期工程提升14%,系統成本降低近20%,進一步縮小了與成熟儲能技術的經濟差距。
目前,對于鈉離子電池技術,行業研發重點集中在新型正負極材料、電解質及界面材料等領域,目標是突破現有性能瓶頸,實現長壽命、寬溫域、高能量密度的綜合性能提升。
業內人士認為,隨著關鍵技術的持續突破,鈉離子電池儲能有望成為成本最低的電化學儲能技術。
鈉電儲能未來可期
從一期的10兆瓦時至二期的50兆瓦時,伏林鈉離子電池儲能電站投產規模的擴展意味著什么?
“如果說一期工程完成了鈉離子電池大容量儲能‘從0到1’的技術驗證,那么二期擴容工程就是‘從1到N’規模化應用的關鍵跨越。”南方電網廣西電網公司創新部副總經理黃家豐表示,伏林電站二期擴容工程并非簡單的容量疊加,而是通過技術升級、場景適配與效益提升,實現從技術驗證向系統優化的深度躍升,為鈉離子電池技術在大規模儲能領域的標準化推廣筑牢根基。
政策支持為鈉離子電池推廣注入強勁動力。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印發的《新型儲能規模化建設專項行動方案(2025—2027年)》提出,到2027年全國新型儲能裝機規模達1.8億千瓦,且多元技術逐步成熟,鋰離子電池儲能實現規模化應用,壓縮空氣儲能、液流電池儲能、鈉離子電池儲能等進一步商業化發展。
業界人士認為,隨著產業鏈逐步成熟、標準體系不斷完善,鈉離子電池儲能將在用戶側儲能、通信基站、應急電源等中小型場景中迎來廣闊應用空間。
截至目前,南方電網廣西電網公司已經在南寧賓陽、桂林全州、玉林北流等地建成4個分布式鈉離子電池儲能示范工程,下一步,還將進一步擴大試點規模。
在伏林鈉離子電池儲能電站監控中心,周邊20余個光伏電站的發電曲線與儲能系統實時聯動,形成“光儲協同”的綠色調度體系。隨著鈉離子電池等多元儲能技術不斷成熟,一個更安全、高效、靈活的綠色電力消納體系正在加速構建。
10月8日,在廣西南寧市武鳴區的伏林鈉離子電池儲能電站內,隨著最后一組儲能艙成功完成并網調試,全國首個大容量鈉離子電池儲能電站二期擴容工程正式投入運營。
業內人士認為,這一項目不僅是我國鈉離子電池儲能技術從實驗室邁向規模化應用的關鍵一步,更為新能源消納和綠色電力高效利用開辟了全新路徑。
鈉離子電池緣何“出圈”
在伏林鈉離子電池儲能電站里,電池艙、儲能變流艙、升壓艙等組成的白綠格子方陣格外顯眼。在電站主控樓里,技術人員通過電子大屏可實時監控儲能電站運行情況,電池總容量、電池健康度、充放電的性能指標等實時參數清晰可見。
據介紹,伏林鈉離子電池儲能電站區別于常規電化學儲能電站,核心在于采用了大容量鈉離子電池儲能技術。該技術由南方電網廣西電網公司、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南方電網儲能股份有限公司、中科海鈉科技有限責任公司等組成的項目團隊聯合自主研發。
專家們表示,通過應用新的儲能變流溫控技術與安全防控技術,鈉離子電池儲能系統能量轉換效率、安全性等多項關鍵指標,均優于同類鋰離子電池儲能系統。
首先,鈉離子電池的原材料資源豐富、分布廣泛,成本低廉且供應自主可控,減少了對特定礦產資源的依賴,有助于提升供應鏈穩定性。
其次,兼具高性能、高安全、長壽命等特點的綜合性能優勢,鈉離子電池在寬溫區工作能力上表現突出。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員胡勇勝表示,鈉離子電池的天然特性使其在特定場景中更具優勢。鈉離子電池在零下20攝氏度環境下容量保持率超過90%,高溫下不易熱失控。
此外,鈉離子電池的性能、原理與鋰離子電池類似,使用上可通用互換;制造環節可與鋰離子電池共線生產,降低產業轉換成本。南方電網廣西電網公司電力科學研究院專家唐彬介紹,二期擴容工程采用的240安時鈉離子儲能電池,容量比一期工程提升14%,系統成本降低近20%,進一步縮小了與成熟儲能技術的經濟差距。
目前,對于鈉離子電池技術,行業研發重點集中在新型正負極材料、電解質及界面材料等領域,目標是突破現有性能瓶頸,實現長壽命、寬溫域、高能量密度的綜合性能提升。
業內人士認為,隨著關鍵技術的持續突破,鈉離子電池儲能有望成為成本最低的電化學儲能技術。
鈉電儲能未來可期
從一期的10兆瓦時至二期的50兆瓦時,伏林鈉離子電池儲能電站投產規模的擴展意味著什么?
“如果說一期工程完成了鈉離子電池大容量儲能‘從0到1’的技術驗證,那么二期擴容工程就是‘從1到N’規模化應用的關鍵跨越。”南方電網廣西電網公司創新部副總經理黃家豐表示,伏林電站二期擴容工程并非簡單的容量疊加,而是通過技術升級、場景適配與效益提升,實現從技術驗證向系統優化的深度躍升,為鈉離子電池技術在大規模儲能領域的標準化推廣筑牢根基。
政策支持為鈉離子電池推廣注入強勁動力。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印發的《新型儲能規模化建設專項行動方案(2025—2027年)》提出,到2027年全國新型儲能裝機規模達1.8億千瓦,且多元技術逐步成熟,鋰離子電池儲能實現規模化應用,壓縮空氣儲能、液流電池儲能、鈉離子電池儲能等進一步商業化發展。
業界人士認為,隨著產業鏈逐步成熟、標準體系不斷完善,鈉離子電池儲能將在用戶側儲能、通信基站、應急電源等中小型場景中迎來廣闊應用空間。
截至目前,南方電網廣西電網公司已經在南寧賓陽、桂林全州、玉林北流等地建成4個分布式鈉離子電池儲能示范工程,下一步,還將進一步擴大試點規模。
在伏林鈉離子電池儲能電站監控中心,周邊20余個光伏電站的發電曲線與儲能系統實時聯動,形成“光儲協同”的綠色調度體系。隨著鈉離子電池等多元儲能技術不斷成熟,一個更安全、高效、靈活的綠色電力消納體系正在加速構建。
本文鏈接:全國首個大容量鈉離子儲能電站擴容投運—— 儲能技術再添“綠色新銳”http://www.hufazx.com/show-2-13962-0.html
聲明:本網站為非營利性網站,本網頁內容由互聯網博主自發貢獻,不代表本站觀點,本站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天上不會到餡餅,請大家謹防詐騙!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
下一篇: 首個省級充電設施可開放容量評估平臺上線